陈林林

发布者:宋程发布时间:2020-05-28浏览次数:1971

姓  名:
 陈林林  (教授)
性  别:
 男
系  所:
  
专  业:
 法学理论
学  历:
 博士研究生 
学  位:
 博士
硕  导:
 是
博  导:
 是 
E-mail:
 
职  务:
  

教育经历  

中国政法大学,法学学士(1992.9-1996.6,大学本科);

浙江大学,法学博士(2000.9-2005.6,硕博直攻);

中国人民大学爱彩人彩票,博士后研究人员(2006.9-2008.6);

首尔大学社会科学院,访问学者(2009.9-2010.8)。

个人简介

  

社会职务

   

研究方向

  

开授课程

  

科研项目  

1.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司法贯彻机制研究》,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(2017);

2.《司法决策的心理学研究》,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项目(2013);

3.《宗教事务法治化的基本问题研究》,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(2016);

4.《法官公信力的伦理和技能指标研究》,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项目(2014);

5.《疑案裁判中的法律判断模型研究》,国家社科基金青年规划项目(2010);

6.《法律原则的司法适用研究》,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(2007);

7.《法官决策的影响因子与心理机制研究》,中国法学会部级重点科研项目(2014);

8.《裁判的进路与方法》,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(2006);

9.《法律判断模型的形式与实质》,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(2008);

10.《浙江省社会科学促进条例立法研究》,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(2017)。

11.《民意对裁判影响的认知科学研究》,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项目(2014);

12.《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及其中国化研究》,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(2014);

13.《司法论证模型研究》,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(2007);

14.《裁判方法比较研究》,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(2006);

15.《党内法规的审查标准体系研究》,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(2019)。

论文著作   

1、《公众意见影响法官决策的理论和实验分析》,《法学研究》2018年第1期;

2、《司法判决中的词典释义》,《法学研究》2015年第3期;获浙江省第十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;

3、《中国法治进程中的权利泛化》,《法学研究》2014年第1期;

4、《公众意见在裁判结构中的地位》,《法学研究》2012年第1期,获浙江省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

5、《法治的三度》,《法学研究》2012年第6期;

6、《基于法律原则的裁判》,《法学研究》2006年第3期,获浙江省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

7、《论上诉不加刑》,《法学研究》1998年第4期;

8、《古典法律解释的复式结构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2009年第12期;

9、《法律方法与法治:对纳粹司法的反思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2011年第2期;

10、《认知心理学视阈中的陪审团审判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2013年第12期;

11、《论经验法则的司法定位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2017年第10期。

12、《古典法律解释的合理性取向》,《中外法学》2009年第4期,获浙江省社科联第四届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;

13、《法律中的数学理性》,《光明日报》200899·理论版;

14、《法律的社会科学研究》,《光明日报》2010119·理论版;

15、《基于态度的司法决策》,《浙江大学学报·社科版》,2014年第3期;

16、《司法解释立法化三论》,《人大复印·法理学》2010年第10期;

17、《在艺术和巫术之间的宪法解释》,《政法论坛》2010年第5期;

18、《法官是说谎者吗》,《法制与社会发展》,2006年第4期;

19、《司法裁判中的演绎推理》,《浙江大学学报·社科版》2007年第1期;

20、《论法治的不可能性》,《比较法研究》2004年第3期;

21、《正义科学之道德祭品》,《中外法学》2003年第4期;

22、《方法论上之盲目飞行》,《人大复印·法理学》2004年第12期;

23、《无因管理中损害赔偿问题探讨》,《人大复印·民商法学》,2004年第12期。

24、《从自然法到自然权利》,《浙江大学学报·社科版》2003年第2期;

25、《超越事实与规范的学理》,《人大复印·民商法学》2001年第4期(2/2);

26、《陪审在现代法治社会中的功能》,《中外法学》2001年第4期;

27、《古代鬼神信仰的一种法文化观察》,《法律科学》,1999年第5期;

28、《合伙企业法遗留问题三论》,《人大复印·经济法学》,1998年第8期;

29、《二元规范理论下的法律原则检讨》,《现代法学》2010年第5期;

30、《法律方法与法治》,《法学家》2010年第5期;

31、《裁判上之类比推论辨析》,《法制与社会发展》2007年第4期;

32、《法治主义的神学分支?》,《比较法研究》2001年第1期;

33、《上帝怎样审判》,《法学》2001年第3期;

34、《无罪推定原则思考》,《法律科学》1995年第5期;

35、《制度效益取向的法律解释理论》,《清华法学》2013年第5期;

36、《论情理裁判的可普遍化证成》,《现代法学》2014年第1期。

37、《法律解释中的数学思维》,《求是学刊》2008年第1期;

38、《合同法上违约金条款及其改进》,《江海学刊》1999年第4期;

39、《婚姻侵权及救济》,《学术交流》1999年第2期;

40、《作为实践的法律解释论纲》,《河南社会科学》2008年第2期;

41、《权、合理性与司法裁判》,《浙江社会科学》2009年第2期;

42、《直觉在疑案裁判中的功能》,《浙江社会科学》2011年第7期;

43、《自发秩序与无为而治》,《苏州大学学报》2010年第4期;

44、《见危不救行为之可罚性的法理分析》,《江淮论坛》2012年第5期;

43、《权利保护抑或思想控制》,《浙江社会科学》2012年第12期;

45、《法治指数中的戏谑和认真》,《浙江社会科学》2013年第6期;

46、《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》,《求是学刊》2012年第1期;

47、《法律原则的模式与应用》,《浙江社会科学》2011年第5期;

48、《法律的认知科学研究》,《浙江社会科学》2013年第12期;

49、《法律解释的动态理论》,《国外社会科学》2013年第6期;

50、《裁判行为的心理学阐释》,《苏州大学学报·哲社版》2014年第4期;

51、《人之图像与法治模式》,《浙江社会科学》2017年第2期;

52、《认识的双重加工模型与司法决策》,《浙江学刊》2014年第5期;

53、《宗教法治的三个基本问题》,《浙江社会科学》2012年第8期;

54、《法治语境中的判决正当性分析》,《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》2015年第1期;

55、《法治与法律拜物教批判》,《浙江社会科学》2015年第1期;

56、《社会组织治理中的法律人格设置》,《学术交流》2016年第4期;

57、《劳动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与合理差别对待》,《北京联合大学学办》2016年第2期。 

荣誉奖励  

浙江省人文社科领军人才,2019

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,2015

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(重点)培养对象,2014

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,2013

浙江省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(独立);

浙江省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(独立);

浙江省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(独立);

浙江省第十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(独立);

浙江省第十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(1/2)。

工作经历  

浙江大学信电系,辅导员(原杭州大学电子系,1996.8-2004.8);

浙江财经大学爱彩人彩票,教师(2004.8-2008.6);

浙江大学光华爱彩人彩票,教师(2008.6-2017.11),历任副教授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曾任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助理、浙江大学法理研究所所长、浙江大学法学理论学科负责人。

浙江工商大学爱彩人彩票、知识产权学院,教授、博导、院长。